中央政府网站 | 贵州省政府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个人中心 | 无障碍 | 关怀版
首页 » 新闻 » 县市信息
陈睦根:泡烂的鞋,挺直的脊梁,洪水中14天“不回家”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在榕江抗洪救灾的最前线,你总能看见一个身影冲在前头——他是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干部陈睦根,但更让人记住的,是他身上抹不掉的兵味儿、党员本色,还有基干民兵应急连里那一声响亮的“跟我上”!整整14天,这个退伍老兵泡在洪水里,用肩膀和双脚,硬是扛起了一道守护乡亲的“堤坝”。

2025年6月25日一早,陈睦根正准备去县人武部参加军训教官培训。突然,基干民兵应急连的紧急命令到了:榕江发大水,急需支援!电话一撂,这位当过兵的共产党员二话没说,转身就向上级请战:“我去!”问起缘由,他嗓门不高却斩钉截铁:“这时候,大家安危比啥都紧!”

赶到榕江,眼前的景象揪心:街道成了河,房子泡在水里,不少人困在里头。陈睦根和战友们立刻扎进水里、钻进巷子。驮着老人、抱着孩子往安全地方转移;深一脚浅一脚踩在泥汤里,用手扒开挡路的树枝杂物;挨家挨户敲门,扯着嗓子喊人……哪儿水最深、哪儿最悬乎,哪儿准有他的影子。连轴转成了家常便饭,实在累得站不住,就路边蹲会儿;肚子饿得咕咕叫,摸出块冷馒头啃两口。他心里就一个念头:“快!再快一点!多救一个是一个!”半夜撤回临时安置点,浑身是泥,连洗把脸的水都找不着,只能囫囵嚼几口干粮,裹着满是泥浆的衣服,蜷在教室课桌上眯一觉。天刚蒙蒙亮,他又准时出现在抢险队伍最前面。

7月3日,洪水渐渐退去,大部队开始撤离,留下36个人清理机器进不去的犄角旮旯和淹得最惨的地下室。这时,陈睦根的心却揪紧了:家里怀孕的妻子,胎儿发育偏小正需要人细心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天天眼巴巴盼着爸爸回家;老母亲等着做取钢板的手术,还指望着他陪护……他多想跟着第一批人回去啊!可一抬头,看见身边同样疲惫却咬牙坚持的战友,再看看还在泥水里忙活着清理家园的乡亲,那句“想回家”到了嘴边,又被咽了回去。心头像被绳子两头扯,最终,那份“放不下”压倒了“想回家”。“我是党员,是排长,这节骨眼上,我不能撤!” 他再次站了出来,带着队员一头钻进又黑又潮、气味熏人的地下室,一锹一锹铲淤泥,一笤帚一笤帚清垃圾,一干又是五天五夜。

直到7月8日,灾情彻底稳住,陈睦根才拖着像灌了铅的双腿,跟着最后一批人回到家。门一开,妻子先是一愣,眼里的埋怨还没散开,瞬间就变成了满满的心疼。两个孩子不管不顾地扑上来,紧紧抱住他沾满泥渍、硬邦邦的裤腿。小儿子仰着小脸,脆生生喊了一句:“爸!你是大英雄!” 就这一句,让这个在洪水里泡了十几天没喊过一声累的硬汉子,眼圈唰地一下就红了。

从军营到地方,岗位变了,那颗“为人民”的心,滚烫依旧;从军人到民兵,身份换了,骨子里的兵味儿,一点没褪!14天泡在洪水里,陈睦根用最硬的肩膀、最倔的坚守,把“退伍不褪色”的誓言,化成了一次次冲向险地的背影,一双双在泥地里踩出的深坑,更化成了面对小家与大家时,那句毫不犹豫的“我留下!”

他的故事,就是千千万万平凡英雄的样子: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却在“小家”和“大家”的天平上,一次次选择把心偏向更多人。正是这些沾着泥、带着汗的选择,像一块块沉甸甸的砖石,垒起了“责任”二字的分量,让平凡人的坚守,在危难关头迸发出最耀眼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