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锦屏县偶里乡立足地区实际,通过深挖丰富红色资源,大力推进“红色文化”建设,让红色基因成为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基因。
1934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进入偶里,从大同稳江穿过土地坳进入寨霞村大坝到偶里乡各个村寨,在寨边的一棵古香樟树下安营扎寨。偶里乡境内几个村寨的主干道都是由青石板铺设,偶里人民为了纪念红军在偶里乡洒下的革命火种,将红军战士行经的青石板道路称之为“红军路”。
“我全程参与在这个建设里面,作为一名退役老兵,弘扬红军精神是我的责任,大家爱护红军历史,尊重红色文化使我感到骄傲和光荣。”寨霞村的退役军人龙开远边擦着脸上的汗水边说道。
据悉,偶里乡寨霞村修缮的红军路段长约1.6公里,由偶里乡寨霞村“两委”组织修缮。此举得到寨霞村民的一致赞同,大家自发组织,有力出力,投工投劳。期间,还接收到致富带头人、乡贤人士的爱心捐款。
寨霞村修缮的“红军路”贯穿整个大坝,路两边是连片宽阔的田野,“红军路”的修建不仅是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极大程度的便利了村寨的群众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