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网站 | 贵州省政府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个人中心 | 无障碍 | 关怀版
首页 » 风采 » 退役军人风采
追寻抗美援朝老兵足迹 向老兵致敬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妈,我回来了!”、“妈,我回来了!”,我当时不知道他们这么喊,后来听老兵说是“祖国,我回来了!”、“祖国,我回来了!”。这是采访镇远县羊场镇半屯农会组抗美援朝老兵雷元定在返回祖国吉林丹东时听到老兵们所喊的。这是对祖国母亲的思念!


       2019年9月5日至9月3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镇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邀请黔东南州文广局原局长张林、原州移民局局长龙云茂等传媒记者在镇远县举行“追寻抗美援朝老兵足迹、倾听老兵故事”专题活动。


       在镇远县羊场镇半屯村采访抗美援朝老兵雷元定时,他说他是1953年2月入朝,公安22师64团战士,属二级作战部队,主要担负防空及地面公路抢修任务。在防空作战时,战士们就在荒郊野外山林中卧着睡觉,或者在战壕里、山洞里彼此相互依偎休息取暖。“战争很残酷,流血牺牲是常事,但一上战场就没人会害怕,只知道当兵就要打仗、打仗就要拿枪、拿枪就要打仗,战友之间都会互相保护。”雷元定老人回忆道。他颤抖着双手,一面比划一面告诉我们:有时候敌军将运送物资的道路炸毁,我们连夜将道路修好,从来不叫苦、不叫累。


     “雄赳赳,气昂昂,夸过鸭绿江……”当老兵唱起当年那熟悉的战斗歌曲,顿时精神抖擞,声音洪亮,那些铿锵的旋律,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位聆听者。

      在镇远县羊场镇半屯村下组采访抗美援朝老兵袁帮锡时,他说他跟雷元定是一起入朝的,属于二级作战队部队。他悲痛地讲起入朝最危险的一次,是他入朝的第一天,班长带新兵放哨,徐指导员到观察哨不远处巡逻,突遭敌军战机下蛋(投放炸弹),班长当机立断把我推进坑道,待炸弹爆炸后,班长急促叫我名字,袁帮锡……袁帮锡!你怎么样,有没有受伤?我回答道:班长,我没事,你呢?班长回答道:我也没事!班长又问哪徐指导员呢,有没有受伤?这时不远处传来徐指导员的声音,我到这里!我和班长急忙地跑过去,看见徐指导员用手捂着胸口,鲜血染红他的手,班长说袁帮锡快把徐指导员解开,我情急之下,一把把徐指导员的衣服撕开,班长拿救急包给他止血,但血还是止不了,我俩急忙把徐指导员抬回猫耳洞里,等待部队医院急救车来,我和班长双手十指相扣把徐指导员抬上急救车时,只见他头一斜、两眼一瞪,我说班长,徐指导员牺牲了,徐指导员牺牲了!我们流着眼泪,脱下军帽默哀三分钟。


  在采访镇远县羊场镇岩脚村抗美援朝老兵李安泽,他戴着和平功勋章、三等功奖章,神采奕奕地讲述他在朝鲜战斗经历,他是53年2月入朝,属二线作战部队,他说战场上每天战火冲天、炮声连连,四处遍布深浅不一的炸弹坑,战斗激烈时,不断有受伤的战友从前线被转运至后方。他当时在部队当通信员,传达首长指示、口令,有一次在传达口令时,被敌特分子发现,他撒腿一跑,敌人穷追不舍,情急之下,躲藏在烂泥塘里,待敌人追过去后,才将口令传达到每个哨口。还有一次,在送达情报时,突遭敌机侦察投弹,因躲藏不快,躲在树根脚下,弹片打在背上,当时也不觉得疼,一心只想报情报送出去,为战斗胜利争取宝贵时间。

  随同一起采访的镇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小杨,也是一名退伍军人,当他听到李安泽讲起那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战斗精神,小杨肃然起敬地向抗美援朝老兵行了一个军礼,抗美援朝老兵李安泽眼睛一亮,本以背驼的他,却挺直腰杆、意气风发、精神矍铄向小杨回了一个军礼,这是跨越时代的军礼!这是久违的军礼!这是相隔几代军人相互致敬的军礼!是革命精神永传承的现实见证。

       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家国的精魂。此次镇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邀请黔东南州文广局原局长张林、原州移民局局长龙云茂等传媒记者在镇远举行“追寻抗美援朝老兵足迹、倾听老兵故事”专题活动,为了把老兵们的珍贵影像和故事传递给更多人,致敬英雄、推崇他们的精神,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全县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